您的位置:首页 >每日动态 >   正文

百洋医药净利连增,深入源头创新腹地,战略转型曙光初现

导读 医药周期下行,板块在底部徘徊不前,行业在阵痛中逡巡求索。在医药行业的变革大潮中,百洋医药(301015.SZ)以商业化能力为基石,盈利稳健...

医药周期下行,板块在底部徘徊不前,行业在阵痛中逡巡求索。在医药行业的变革大潮中,百洋医药(301015.SZ)以商业化能力为基石,盈利稳健,有望率先穿越周期。

8月27日晚间,百洋医药发布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公司营收35.95亿元,还原两票制后营收38.37亿元,归母净利润3.69亿元,同比增长21.8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71亿元,同比增长27.19%。

身处当下环境,百洋医药取得这样的成绩难能可贵。在商业化环节扎稳脚跟后,百洋医药通过战略并购向医药产业链上游渗透,协同大股东深入源头创新,打通了医学创新成果从研发、生产制造到商业化市场推广的全链条路径,为后续的持续增长提前铺好道路。随着创新战略的开启,公司增长的“第二曲线”已开始显现。

8月28日,百洋医药高开高走,盘中一度涨超10%,截至收盘,涨7.08%,报22.69元。

盈利攀高,商业化能力进阶

百洋医药本次中报的最大看点之一是净利润仍保持双位数增长,这有赖于旗下品牌核心业务板块的稳步提升。

高毛利的品牌运营业务是公司主要利润来源,上半年该业务实现收入22.84亿元,同比增长11.88%,还原两票制收入25.26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达到65.83%。其中,品牌运营业务二季度表现更佳,收入同比增长21.30%至13.64亿元,还原两票制收入14.85亿元。

钛媒体App制图,数据来源:财报

上半年,迪巧系列、海露、安斯泰来系列、纽特舒玛是公司品牌运营业务增长的关键锚点,各自创收10.55亿元、3.27亿元、2.86亿元和0.58亿元,同比增长20.32%、24.22%、64.19%和37.11%。增长数字背后是品牌势能的持续释放。

值得一说的是,从2005年开始,迪巧系列在国内便由百洋独家运营,近6年,迪巧系列毛利率一直保持在65%以上,今年上半年毛利率为66.78%,是百洋医药品牌运营阵地的主力产品,至今仍在增长,且是钙制剂头部品牌,还在继续推出新品。去年,满足成长期儿童骨骼形成需求的小黄条液体钙推出,今年,面向孕妇群体的小粉条液体钙创新产品上线,迪巧品牌不断焕发活力,销量、市占率不断提高。

另外,来自跨国制药企业安斯泰来、用于改善排尿障碍的哈乐(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是中国市场内众多专利过期的原研药之一,自2019年开始借力于百洋医药的全渠道营销模式,该产品顺利穿越集采风暴,重新在市场站稳脚跟。而后安斯泰来又将泌尿线产品贝坦利(米拉贝隆)交由百洋运营。如今,安斯泰来整个泌尿线产品的商业化在百洋医药的持续赋能下,品牌价值不断释放。

而纽特舒玛是百洋医药的自有产品,聚焦恢复期营养补充等场景,公司持续打造纽特舒玛“医用级营养品”的品牌定位,临床证据充分。目前纽特舒玛已进入200多家医院,近年收入提升幅度较大。上半年纽特舒玛更是推出分离乳清蛋白粉“摇摇装”产品,拓展应用场景。该品牌持续高速增长,即将成为亿级单品,未来可期。

图源自华源证券研报

百洋医药专业的品牌运营能力,不仅延长了医药产品的品牌生命周期,使得迪巧、哈乐、海露等产品能持续放量增长,同时长期积累的多元品牌效能也正持续发力。高毛利率的核心品牌运营业务贡献了规模化营收下更高的利润,这很好地解答了即便公司在进一步压缩低毛利率的配送业务规模,百洋也能凭借稳健增长的品牌运营业务维持公司整体营收稳定。

此外,分析产品结构可以看出,由于国际形势以及本土策略影响,百洋医药合作产品由于MNC global产品策略调整,产品稳定性易受影响。因此百洋近年来开始发力自有产品,毕竟握在自己手中的才不容易被“卡脖子”。

深入上游,加固创新属性

在品牌运营业务焕发可持续增长动能的同时,背靠百洋集团大生态池的百洋医药跨出的转型步伐,完善产业链布局的同时还为自己储备了未来新增长点。

今年5月,百洋医药宣布将以现金方式收购百洋制药60.20%的股权,交易对价达8.8亿元。7月份,该收购事项落定,百洋医药成为百洋制药控股股东。至此,百洋医药实现了从健康品牌商业化平台升级为支持源头创新的医药产业化平台的“阶层跨越”。

图源自华源证券研报

百洋制药手握现代中药和高端缓控释化药的研发、生产平台,拥有治疗肝纤维化的创新中成药产品扶正化瘀。其不仅是国家医保和基药品种,更是唯一获得FDA批准在美国完成II期临床试验的肝病领域中成药。在抗肝纤维化领域,扶正化瘀占据领先地位,年销售额近5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15%,是个有良好发展势能的大单品。

此外,渗透泵控释剂型降糖药奈达也是百洋制药的“潜力股”,在2023年以独特的临床价值和剂型优势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基于中国庞大的糖尿病人群,奈达未来的放量只是时间问题。

当前环境下,百洋医药之所以能后发先至,从商业化端发力进而完成向产业链上游的布局延伸,不只在于其商业化能力,公司与大股东百洋集团生态创新战略间所形成的协同联动才是核心本质。

优势叠加,创新将成新增长极

关注当下发展的同时,百洋医药凭借深耕行业多年的敏锐与实力躬身入局源头创新这一高景气度赛道,在资本市场关注眼前得失时,企业已在探路未来。

一直以来,百洋集团以“产业投资人”身份活跃于行业中,一方面通过与北医、首医等“国家队”的合作寻找“真创新”,另一方面携手北京、青岛、苏州等地设立专项基金,打造健康产业集群,孵化能优化医疗场景的“好产品”。

目前,百洋集团已在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核医学原创新药及配套SPECT/CT、电磁导航穿刺引导设备和骨再生创新药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前不久,更与全球放疗外科顶尖企业ZAP Surgical达成战略合作。

近日,百洋集团投资的创新核药企业瑞迪奥再传捷报,其首个自主研发中国首个1类创新核药99mTc-3PRGD2正式提交上市申请,这预示着百洋医药的商业化产品矩阵或将重构。

对百洋医药来说,大股东百洋集团在创新赛道上的接连重注,不仅为其商业化产品的推出奠定了坚实基础,还将进一步激活并释放其深厚的创新型药械商业化运营经验,驱动企业稳健前行。

今年,《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引发行业轰动,作为多年未有的支持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为经历“严冬”的医药行业注入了强心剂。随着国内药械创新环境的日臻完善,资本看到创新带来的巨大价值,百洋医药也将立于正在浇筑的创新壁垒之上,在资本市场被重新定价,其估值水平会进一步抬升。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