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陆游拼音版(鹊桥仙陆游)
大家好,我是小前,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鹊桥仙陆游拼音版,鹊桥仙陆游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2、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3、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4、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鉴赏】 乾道八年(1172)冬陆游离开南郑,第二年春天在成都任职,之后又在西川淹留了六年。
5、据夏承焘《放翁词编年笺注》,此词就写于这段时间。
6、杜鹃,在蜀也是常见的暮春而鸣。
7、它又名杜宇、子规、鹈鴂,古人曾赋予它很多意义,蜀人更把它编成了一个哀凄动人的故事。
8、(《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
9、”)因此,这种鸟的啼鸣常引起人们的许多联想,住在蜀地的文士关于杜鹃的吟咏当然就更多,杜甫入蜀就有不少这样的作品。
10、陆游在成都时的心情本来就不大好,再加上他“夜闻杜鹃”,自然会惊动敏感的心弦而思绪万千了。
11、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12、”“茅 檐”、“蓬窗”指其简陋的寓所。
13、当然,陆游住所未必如此,这样写无非是形容客居的萧条,读者不必拘执。
14、在这样的寓所里,“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坐在昏黄的灯下,他该是多么寂寥同时作者想象出“连江风雨”、“萧萧暗雨打窗声”。
15、其愁绪便跃然纸上。
16、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17、”这时他听 到了鹃啼,但又不直接写,而是先反衬一笔:莺燕无声使得鹃啼显得分外清晰、刺耳;莺燕在早春显得特别活跃,一到晚春便“燕懒莺残”悄然无声了,对这“无声”的怨悱,就是对“有声”的厌烦。
18、“总”字传达出了那种怨责、无奈的情味。
19、接着再泛写一笔:“但月夜、常啼杜宇。
20、”“月夜”自然不是这个风雨之夜,月夜的鹃啼是很凄楚的——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何况是此时此境呢!“常啼”显出这刺激不是一天两天,这样写是为了加强此夜闻鹃的感受。
21、 上片是写夜闻鹃鸣的环境,着重于气氛的渲染。
22、 杜鹃本来就是一种“悲鸟”,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啼鸣,更加使人感到愁苦不堪。
23、接着下片就写愁苦情状及内心痛楚。
24、 “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25、”“孤梦”点明客中无聊,寄之于梦,偏又被“惊残”。
26、“催成清泪”,因啼声一声紧似一声,故曰“催”。
27、就这样还不停息,“又拣深枝飞去”, 继续它的哀鸣。
28、“又”,表明作者对鹃夜啼的无可奈何。
29、杜甫《子规》写道:“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客中愁闷时那能听这啼声,可是那杜鹃却似故意追着人飞!这里写的也是这种情况。
30、鹃啼除了在总体上给人一种悲凄之感、一种心理重负之外,还由于它的象征意义引起人们的种种联想。
31、比如它在暮春啼鸣,使人觉得春天似乎是被它送走的,它的啼鸣常引起人们时序倏忽之感,如《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32、同时,这种鸟的鸣声好似说“不如归去”,因此又常引起人们的羁愁。
33、所以作者在下面写道:“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故山”,故乡。
34、“半世”,陆游至成都已是四十九岁,故说半世。
35、这结尾的两句就把他此时闻鹃内心深层的意念揭示出来了。
36、在故乡听鹃当然引不起羁愁,之所以“不堪听”,就是因为打动了岁月如流、志业未遂的心绪,而今坐客他乡更增加了一重羁愁,这里的“犹自..况”就是表示这种递进。
37、《词林纪事》卷十一引《词统》云:“去国离乡之感,触绪纷来,读之令人於邑”(於邑,通呜咽)。
38、解说还算切当,但是这里忽略了更重要的岁月蹉跎的感慨,这是需要加以注意的。
39、如果联系一下作者此时的一段经历,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意念揭示得更明白些。
40、 陆游是在他四十六岁时来夔州任通判的,途中曾作诗道:“四方男子事,不敢恨飘零”(《夜思》),情绪还是不错的。
41、两年后到南郑的王炎幕府里赞襄军事,使他得以亲临前线,心情十分振奋。
42、他曾身着戎装,参加过大散关的卫戍。
43、这时他觉得王师北定中原有日,自己“英雄用武之地”的机会到了。
44、可是好景不长,只半年多,王炎幕府被解散,自己也被调往成都,离开了如火如荼的前线生活,这当头一棒,是对作者的突如其来的打击可以想见。
45、以后他辗转于西川各地,无路请缨,沉沦下僚,直到离蜀东归。
46、由此看来,他的岁月蹉跎之感是融合了对功名的失意、对时局的忧念:“况半世、飘然羁旅!”从这痛切的语气里,可以体会出他对朝廷如此对待自己的严重不满。
47、陈廷焯比较推重这首词。
48、《白雨斋词话》云:“放翁词,惟《鹊桥仙·夜闻杜鹃》一章,借物寓言,较他作为合乎古。
49、”陈廷焯论词重视比兴、委曲、沉郁,这首词由闻鹃感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曲折婉转地传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在构思上、表达上是比陆游其它一些作品进究些。
50、但这仅是论词的一个方面的标准。
51、放翁词大抵同于苏轼、辛弃疾之作,虽有些作品如陈氏所言“粗而不精”,但还是有不少激昂感慨、 敷腴俊逸者,扬此抑彼就失之偏颇了。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