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出行企业能否在各自的商业模式下盈利
共享出行究竟是不是一个伪命题,也许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些共享出行企业能否在各自的商业模式下盈利,实现一个健康长久的发展。从滴滴Uber的烧钱大战、到分时租赁企业的倒闭潮,再到共享单车火爆后的沉默,盈利成为了共享出行得以延续的难题之一,而在这其中,重资产、高门槛的共享汽车的盈利压力尤其巨大,这也是为什么这块拥有万亿级潜力的市场,至今仍是一片蓝海。不过这种现状正在迎来逆转,随着宝马、戴姆勒、福特以及北汽、上汽、吉利、一汽、长城等国内外传统车企纷纷入局共享出行,共享汽车或将成为车企下一个增量新风口。但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仅仅以车型导入为目的短视思维已经过时,更加专业的“定制化”趋势正在到来。
30秒读懂原文:
●在车企从传统制造商向出行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的过程中,单纯以车型导入为目的出行平台将逐渐丧失竞争力,定制化正在成为共享汽车新趋势。
●从车辆属性、成本、安全、用户体验等维度来看,定制化车型相比私家车更适合于共享出行,当更多车企向“定制化共享出行”布局,2020年或将成为国内共享出行的真正爆发时间点。
●相比于服务车主的私家车,定制化车辆主要为了乘客的安全和舒适度服务,因此车辆在平台、空间、内置设备、联网服务等方面都与私家车有所不同。
“车企不做出行市场,眼是瞎的”,这是吉利旗下曹操专车的董事长刘金良对于出行领域重要性的判断,在他看来,仅为私家车服务是传统制造商的思维,布局出行则是车企创新转型的必然,而且作为创新的关键之一,定制化车型会是曹操专车布局的重要依托。事实上不仅仅是曹操专车,汽车之家编辑经了解后发现,北汽、上汽、长城等车企都已围绕共享汽车开启了“定制化制造”方案,而作为国内最大的网约车平台,滴滴也已经与车和家等车企达成合作,未来陆续推出定制化的网约车。显然,定制化正在成为车企布局共享出行的重要途径之一。
私家车主要为了车主服务,但网约车车辆则是为乘客服务。然而,为什么“突然”之间,车企也开始向为乘客提供定制化服务,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首先与大环境即车市销量遇冷有关。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1-10月,乘用车共销售1930.40万辆,同比下降1.02%,从目前的情势判断,中国全年车市销量将出现20余年来首次负增长。面对车企对销量的担忧,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在接受汽车之家编辑采访时认为,这种负增长是前几年车市激增的后遗症并且很可能继续持续下去,由于政府层面继续推出救市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需要依靠企业自身策略应对竞争。这样来看,车企从制造向出行服务综合提供商转型,将服务对象从车主向乘客扩展,或许也是应对策略之一。根据普华永道的数据,到2030年,美国、欧洲、中国出行服务市场将达1.4万亿美元(2017年为870亿美元),利润丰厚的出行服务或将有效弥补车辆销售额的下降。
其次,与互联网的跨界合作推动共享汽车落地。“共享”的社会性质让车企在布局出行时必须想到安全、便捷等前提要素。而这种安全和便捷主要包括两点,对于有司机的网约车来说,先进的联网系统可以保证车企对车辆、司机进行有效定位、监控,最大化的保证乘客的便利和安全;而对于无司机的自驾共享来说,更先进的系统配备可以帮助用户通过最简单的方式实现操作、启动车辆,并且最大化防止车辆被偷被损。由于车企最擅长的是制造而非运营与服务,因此与互联网伙伴的合作成为了其布局出行的前提支撑,而目前来看,这种跨界融合正在不断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