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尝试将西雅特带入中国市场
11月28日,在中西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西雅特在西班牙马德里签署谅解备忘录。这意味着,三方将共同推动西雅特品牌的国产化。
作为大众目前三家合资企业中最为独特的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自合资以来,就只针对新能源市场发力。不论是世界四大汽车生产商之一的大众,还是中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江淮,还是西班牙最大的汽车公司西雅特,都想凭借新能源汽车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尽管表面上挺风光的,但若不是电动化的推广,西雅特能这么快回到中国?
值得吐槽的西雅特
西雅特是西班牙最大的汽车公司,于1990年被大众汽车集团全资收购。西雅特被大众汽车集团收购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曾多年陷入经营困境。但从2016年开始,西雅特扭亏为盈,首次连续两年实现净利润增长,这使得西雅特在大众汽车集团的地位明显增强。
事实上,大众汽车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尝试将西雅特带入中国市场。彼时,南汽(已被上汽收购)以4500万美元的价格买进了西雅特当家车型伊比飒(Ibiza),随后南汽根据此车型与波导合作制造了首款车型——英格尔。不过该车销量不佳,不久便退出市场。西雅特第一次间接进入中国市场,以失败告终。
2012年,西雅特尝试第二次入华。这一年,大众汽车集团宣布西雅特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先期导入的两款车型为Leon和Ibiza,以进口车形式销售。根据大众汽车集团的计划,西雅特品牌主打高性能运动市场,目标消费者定位于年轻消费人群。但由于西雅特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影响力有限,品牌定位上又低于大众,加之Leon和Ibiza的售价相比同平台的高尔夫和Polo价格高出太多,最终未能获得市场认可。2014年,销量惨淡的西雅特再次退出中国市场。
已经两次水土不服的西雅特,在中国车市日趋饱和的情况下,凭借电动化又能玩出什么花样?
竟然还没有放弃的大众
大众对西雅特的“宠爱”也是很执着的,波折是可以预见的,但大众带西雅特进入中国市场的心依旧坚定。
作为大众旗下的子品牌,西雅特的发展路径与大众的战略转型密不可分。大众自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发展如日中天,但由于2015年的大众柴油车排放作弊事件,使得大众开始考虑转型。2016年6月,大众发布“2025战略规划”,转向电动汽车和移动出行服务商,并开始审视其旗下品牌。大众其他主流品牌都给了中国,只剩西雅特没国产,加上一开始需要有电动车走比大众低端的路线,西雅特是最好的选择。
根据规划,未来两年,大众集团将新增30款新能源车型,其中50%的车型将会进行本土化生产;到2020年,大众集团计划在中国市场交付约40万辆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交付约150万辆,覆盖包括大众、斯柯达、奥迪以及江淮大众旗下的品牌。
说到底,大众强推西雅特,还是为了实现整个大众集团的转型(“电气化革命”),实现在中国市场的新能源布局。
“掉链子”的江淮
数据显示,江淮汽车在2017年的总销量为510,892辆,同比下降20.58%;2018年1~10月,其累积销量为166,382辆,同比下降8.9%;不可否认的是,作为销量支撑的SUV车型产品力不足,是导致江淮汽车的乘用车整体销量持续走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江淮汽车能够与大众携手发展新能源,也反映出江淮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力。在新能源补贴退潮和调整的大环境下,江淮新能源业务在下半年并没有出现颓废的态势。据乘联会数据显示,其品牌下的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一直保持同比稳定增长。
但江淮汽车能够带动“大众都很难带的”西雅特吗?别忘了江淮大众已经拥有了新能源合资自主品牌思皓,现在又来了合资品牌西雅特,两者是相辅相成还是相互打架?谁也说不准。
图为思皓E20X
写在最后:
第三次入华,西雅特、大众汽车以及江淮汽车可谓各取所需。但如今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环境相较以往更加复杂、更加激烈。即便顺应了中国的政策指向,能否取得预期的发展成果恐怕仍是一个未知数。
不过失败了也没关系,对于大众而言西雅特的引入无非是为和江淮的合作加磅;对于江淮而言,反正都跟大众合资上了,也有了自己的品牌,它还怕什么呢?
倒是西雅特自己,不能再失败。俗话说“事不过三”,如果再不站稳脚跟,这个市场可没有蛋糕可以分了。